泽中见萤火

应高中班主任之邀、且兼已又有写些文本记录,或回忆高中生活之意,并且也想为后来的学弟学妹们留下些参考经验,不必如我当年一般摸黑前行,也感谢有这样一个机会写下并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经验。2020.7.14我读高一那年是2015年秋,我仍记得查看分班情况时身在普通班且没初中认识朋友的感觉,那种感觉叫做荒凉。(

应高中班主任之邀、且兼已又有写些文本记录,或回忆高中生活之意,并且也想为后来的学弟学妹们留下些参考经验,不必如我当年一般摸黑前行,也感谢有这样一个机会写下并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经验。

2020.7.14

我读高一那年是2015年秋,我仍记得查看分班情况时身在普通班且没初中认识朋友的感觉,那种感觉叫做荒凉。(因为我初中在运中西校读,同班有30余人考上运中却在几个班中没有被分到同学属实离谱,故前文如此写到。)不过没有人认识且在普通班也说不上是福是祸,正是因为没有人了解我的过去,我才能更肆意地打造我全新的生活,正是因为身在普通班我才更有百折不挠、自主探索的年轻活力。
高一的知识于我来说大多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没有费多大功夫、理科的部分大多是基于初中知识的合理延伸.稍加思考即可。而文科部分大多是对初中知识的重复,在我记忆中少有初中未学过的内容,所以稍加回忆也都还能从容应对。
自我踏入高中起,我就已经不是很在乎我与身边人的差距了,我要追赶的是我那些在康中重点读书的老朋友们。再者说读书人身上颇有一股文人的傲气,从一开始更是严格要求自己要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与老朋友半年一会或是一年一会的交谈之中,也可互相获知近况.不至于落后太多。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事事必要落到实处,因为小时候多有粗心之过,故也在这方面多下了功夫,确也很有成效,高中似乎更能把握知识或生活的细节了,处处细心踏实,这都是我回头看来最重要的东西。
在印象中高一那年只第一次考试考了班级第二、后面几次应该都是第一了。我也不很看重班级排名,大多先看年级排名。因为我清楚要保持一个高水平状态要时刻向最优秀的那一批人看齐。不过由于个人爱好,常跑去科技楼找吴琪磊老师学码代码、再或去去广播站、电视台,找仝微老师学习相关内容,还有就是诸如跟外教排话剧、跟心理老师办活动周这些杂七杂八的活动,导致考前时常没空复习,或者作业完成不够及时。尽管如此,也凭借文科成绩的绝对优势把总成绩勉强拉在百名靠后乃至二百名的位置。这些课余的爱好我更多的是感谢。电视台的经历让我喜欢上了主持、各种活动经历让我很少怯场,最值得一提的是坚持厚脸皮的寻找、学习编程相关的东西让我成了那一届走创新比赛的独苗,得到了更多的资源倾斜,也为我上大学和大学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方向。当然成绩不够高的弊端也是很直接的,高二的重新分班中我由于理科成绩较差未能进入重点班,不过那时也未过分纠结,自己肯努力便好,在普通班的学习经历我也收获颇丰。

高二一年的经历其实并不复杂,我一心投入在科创大寨和电脑制作大赛上,每天基本上到下午第五六节课就会离开教室去科技楼码代码或是看些东西,然后晚自习速刷一下作业,基本多数作业白天上课时间可以刷个七七八八,课堂内容我大多捡重点和不是很清楚的点去听。尽管听课略少,但我这一年没在基础上少下工夫,我的笔记本(数学+化学)在此期间不幸丢失,故我重新刷了一遍知识点,对基础做了大量的复习,更多内容也不赘述,多为生活上的问题,若有机会可另作记录。

高三这一年的转折始于开学之初和我一位就读于康中重点的朋友的会面。暑期比赛拿下国奖之后我的主要精力回归到课堂学习上,同期由于数学水平上升至一个瓶颈期,自觉仅靠课堂老师的讲解攻克不了我想拿下的压轴题,而且当时也对综合性考试中自己的定位不够明确,所以特意抽一周末到康拜访老友。同时寻求各方面问题的解答,此行收获有三:一是拿到了同期康中重点的教案资料,为我突破数学上的瓶颈提供了巨大助力,二是获知了理综方向的试题体系以及答题技巧(此后会作说明)。三则是让我明白了我与更优秀的人之间的差距,也坚定了我寻求突破的决心,高三之际,一颗坚定的心远比其它要重要。

此段经历我也偶向同学提起,大多人只以为我在吹水,并不认为会有人为了讨论学习上的问题而专程见面。但我想告诉各位的是,在优秀的人之间,他们的交流更充实更硬核,在一般人看来的专门探讨不过是他们生活再平常不过的部分。同时也想说明,坚持自己的本心.当你与周围格格不入之时,不是你已经在超越他们的路上,就是他们在甩开你的路上。至于孰优孰劣大概已不言自明。当然这也仅是学术上的交流,切不要以为学习成绩不同就不可做朋友娱快玩耍,高中人与人的不同仅靠那区区750分是断然无法分辨的。君子和而不同,人际关系不必与高考这座独木桥紧紧挂钩。

进入高三之后,我便开始主动去分享我的经验与理解,因为我渴望一个对手,渴望一个我可以与之交流进步的对手。彼时我的成绩虽说在班中压制力达不到绝对,但很少有人能不断与我争抢思想上的制高点,我想到的一些快速的、新的解题之路常常不被理解。所以那段时间我毫无保留的分享我的经验,以期有人压制我,激发我自身的危机之感。当然也是想说,交流是高三快速上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大家不必担心因为分享被追上、超过而闭门造车,倘若连保持自己竞争力的自信都没有,那实力上升一定会很快到达瓶颈。

除了乐于分享,同样的,另一个重要之点,要勇于提问、勇于寻找。高三的多轮复习就是不断查漏补缺的过程。若有漏不补那查漏意义又何在呢?亡羊补牢还为时不晚。复习发现的问题越多,考试遇到的问题就越少。用尽方法去寻找答案,去获得思路与方法。我当年为了知晓数学导数压轴大题(诸如隐零点之类)的解法,硬是翻到04年中学数学报上一个经典解法然后反复钻研(因为当时老师完全不教)。不必因羞愧、胆怯而不对自己不清楚的点发问。没有人会在意一个什么都不会而去提问的人,人们记住的是那些不断上升,做到了自己所能做的最好的、认真在发光的人。不会,问与不问都无人在意;问了,会了,上升了,自然会得到别人的尊重。我也曾不愿发问,想明白了这一点就好很多,他们记住我的时候,是因为我如今值得尊重,而不是我彼时的弱小。

然后就写些实在的东西吧,当然更具象的方法大家只做借鉴即可,应结合自身情况合理取舍,重要的是从中获取上升和进步的思想。

一个重要的点是写给每个人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高三闲下来的时间就是翻阅课本,理综,每一本书,每一页,每一行大字、小字,封面前言、总结、拓展、图片、注释,每一处都不放过。当一遍又一遍地将整个体系烙入自己脑海,你会惊叹于知识点先后安排的精妙,插图与文字的完美对应,或是发觉课本某处的前后矛盾或语义含混。当考试每一题你都明白它在考何处、何知识点,你就已经主宰考试了。所以说当你掌握了体系和方法,考多少分只取决于你记住了多少知识点和笔速有多快。我基本达到的状态就是每次考试结束我的错题我不在意题目本身,而是他考了什么知识点,在哪里,我去亲自找到课本原话,去确认,去记下来。别人问我题我也是指出你去什么书什么地方看哪句话。他们看过自然也明了了。我有一个一个小习惯,就是把我平常做题时突然想不起来或者记不清的知识点记到一张纸上,还有同学问了我问题,我也不知道的。然后用便利贴贴在显眼之处,当天闲下来的时候亲自去翻书确认去记住。每次遇到问题都去查证,长此以往.全书也便也记得了。有同学问我题我说完正解之后也习惯多嘱咐一句你要去亲自翻书看看,我觉得自己亲身所为得到的记忆总是要比别人说的,自己再听到要记得长久得多。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细节上的事情万万马虎不得,一定要细心认真对待。

另一个是多想多思考.我便习惯纯思考去想一些复杂的问题,哪怕走在路上吃夜宵也会想道物理、数学大题,尝试靠脑子去联立、去解大方程,多些思考会对很多过程理解更通透更全面。也并非说要大家去靠脑子做题不手算、而是说要有思考和发现表象之后的本质的习惯,这样无论做题还是做人都通透许多。(化用章北海父亲的话:北海啊,要多想!)

然后补充分享一下我当年的理综思路吧,也不知是否还适用于如今的高考。同时请注意该方法适用于实力稳定拔尖的同学,风险较大,请勿盲目模仿。理综发卷、物理起手,物理选择、大题。因为物理最难,分最多,需要前期时间充足时稳定的心态。我一般不会放物理的压轴题,因为一般不会难得离谱,即便计算繁复我也会列下式子写下过程空一个答案。随后三道选修题,因为选修一般是送分,先顺手拿下。接着回去做生化的选择,再做化学大题,因为生物最简单所以最后做,速刷即可。化学凡是计算我都直接放,一个计算的填空也就三分.一般2-4个计算,放了也就十二分,但是却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生物速刷15-25分钟基本足够,一般二十分钟差不多。最后还有剩余时间再做做计算、攻攻难题,检查下。这样一套下来,化学计算扔12分,物理压轴扔12分,选择难题扔12分,生物难题扔10分,拿下240-250也还差不多。基础差点,粗心多错个选择也200+,学得好压轴不放就260+了。

最后说说生活上吧,作息务必规律,万不可陷入晚上熬夜、白天瞌睡、再熬夜的恶性循环。宁可请几天假甚至一周专门调整作息,也不要在浑噩中走过高三。大可不必担心请假几天对自己有巨大影响,如果一周时间会让你的成绩一落千丈,那你缺少的绝不仅仅是这一周时间;反而调整好了状态,这一周带来的收益才是难以估量的。晚上睡得好,白天状态就会好很多,学习效率就会大幅提高。我高三是决不把作业带回宿舍的,宿舍就是休息的地方(你学任你学,我自安然入睡)。按时吃饭,好好睡觉,保持运动,不论成绩,人生已经赢了一大半。

平常生活的闲暇时光可以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可以和家人、朋友等交流交流,不必在整个高三过程中给自己过大的心理压力,适度的放松更有利于实力的上升。整个高三是一场持久战,要保持昂扬的前进的姿态,只要实实在在尽力做到了自己该做的事情,结果只是水到渠成之事。虽说追求卓越是要与他人比较,但时刻要记得,任何竞争最大的对手都是自己,只要比过去的自己更好了,就已经很棒了。为人之道的关键是无愧于心,你觉得你的成绩配得上你自己,那么这个成绩就是值得的,你就是成功的。如果遇到了上升的瓶颈也不要过于慌乱,努力始终换来的不是成功,只是一个成功的机会,试着做些别的事情,再回过头来突破也许就是柳暗花明呢。

总而言之呢。就是要放平常心,脚踏实地去学,认认真真去考,成绩都会对得起自己的努力。

分享一下我自己一直写在桌面的十六个字:和以处事 谦以待人 不骄不躁 不忘本心。

限于篇幅和时间文字也止于此。若有更多想了解的,也可与我直接联系,但受限于学习和工作性质,回复若不及时还请见谅。能与大家分享,也是我的荣幸。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此时听到一首歌送给你我:我的未来不是梦。

最后的最后,做好手边事,珍惜眼前人。

2020.7.25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Comment